陕西理工大学教授、秦岭与蜀道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梁中效 口述佰亿配资
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王一理 整理 杨涛 整理
梁中效
尊敬的各位老师,可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今天来到这里,我感觉非常自豪,成都是三国文化胜地,电子科大是中国名校,在这样的地方进行三国蜀汉和中华文明的讨论,我想具有特殊的意义。为什么讨论这个问题呢,原因是当前正处于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复兴的是什么文明呢,在看我看来是汉唐盛世的文明,而汉唐盛世之间是谁呢,是魏晋三国,特别是三国。因此,它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个标题之下,想和大家讨论这样三个问题:第一,三国蜀汉的历史地位;第二,三国蜀汉的文化特色;第三,三国蜀汉与中华文明。
一、三国蜀汉的历史地位
首先我有几个问题,我想在座的同学们都有自己的回答。颠沛流离的刘备,为何能够立国成都?第二,西南一隅的蜀汉,何以影响东亚文明?不仅中国人喜欢三国,而且东亚、世界喜欢三国,而三国的核心、三国的主体是蜀汉。第三,三国最弱的蜀汉,何以成为历史的正统?也就是说唐代之后,蜀汉成为中华的正统,成为魏蜀吴当中压倒曹魏和东吴的一个正统,原因何在。第四,诸葛亮蜀道北伐,为何后人为之落泪?落泪在很大程度上,诸葛亮最辉煌的时期是在蜀道线上度过的,那么诸葛亮将兴陨落五丈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它的原因到底在什么地方。第五,蜀汉的英雄人物,为什么成为文学艺术的焦点?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之中,大概有三分之二的篇章写的是蜀汉,在中国古典诗词里写三国的诗词,80%写的是蜀汉,因此它是中国文学艺术的焦点。我们在座有一些同学喜欢川剧,有一些同学喜欢秦腔,有些同学喜欢越剧,还有些同学喜欢京剧,京剧当中的《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都是三国戏。因此历史上衡量一个戏班子能否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就是看它的三国戏上演的水平如何,因此三国让人荡气回肠。第六,三国蜀道的遗产,为什么能够传承千古?在壮美的中华大地之下,三国文化遗存最多的是蜀汉文化,在蜀汉文化当中,分布地最密集的是蜀道,特别以诸葛亮的武侯祠为代表的蜀道沿线的三国文化遗产最密集,所以我们有这样几个问题。
这段大家看到佰亿配资的是三国鼎立形势。面积最小的,国力最弱的是蜀汉,蜀汉只有一州之地,就是一个益州,而曹魏有九州之国,因此魏蜀吴三方,蜀汉的国力是最弱小的,但是弱小的蜀汉却能够搅动三国历史的大舞台。为什么?大体上我们的想法:
第一,三国蜀汉,融通汉唐。三国时期的人物都有一种汉文化的情结,而隋唐时期的诗人都有一种三国文化的情结,所以三国蜀汉,融通汉唐。在汉唐时期,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域是在蜀道沿线,关中、汉中、蜀中就是关中盆地、汉中盆地、四川盆地,四川盆地是当时的天府之国。司马迁在他的名著《史记》中记载,“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什么意思呢?就是四川盆地、汉中盆地、关中盆地,三个盆地人口不到全国的十分之三,但是财富占到全国的十分之六。为什么?原因就是汉唐时期世界文明的高地在蜀道的沿线,世界文明的高地在西部。
第二,三国蜀汉,贯通汉唐。而宋代之后西部衰落,东部崛起,西北衰落,东南崛起,北方衰落,南方崛起,中华文明出现乾坤大扭转。尽管如此,宋代之后中国人对三国仍然情有独钟,原因是三国英雄的仁德、道义、智慧,让文明下降时期的中国人仍然充满精神动力。
第三,三国蜀汉,天人合一。今天在成都蜀道线上,包括广元境内剑阁县翠云廊,一直到汉中、刘备墓、武侯祠、武侯墓,凡是涉及到三国遗产都保持了大量的古树名木,这些古树名木就是天人合一,自然和人文和谐的历史见证。最后,三国蜀汉,影响东亚,也就是说今日的中日韩都有诸葛亮的崇拜,都有关羽的崇拜,都有蜀汉情结,所以这里面我想大家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二、三国文化的历史地位
把三国文化历史地位概括为八个方面:
第一,三国文化是中华两千年传统文化精髓的大凝结。也就是说三国虽然是短暂的一瞬,从220年到280年一个甲子60年,但是三国集中了中华文明的精华,这个“三国”指的是三国文化,不是三国历史,也就是说贯穿中华文明的三国文化。
第二,三国文化是汉唐盛世建功立业精神的大写意。汉唐时期的中国人天马行空、开拓进取,这时期的中国人建功立业,这时期中华文化的标识是马,天上有龙,地上有马,龙马精神一日千里。中国的旅游标志是什么?马踏飞燕,马踏飞燕的“马”是东汉的马,出土在今天的甘肃武威,秦始皇喜欢马,汉武帝喜欢马,唐太宗喜欢马,马的文化代表了汉唐文化的精华,所以龙马精神,建功立业。
第三,三国文化是宋明崇尚正统道义理念的大写意。宋代之后,中华文明衰落,商品经济流行,庶民社会初现,平民社会初见,科举制度盛行,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有两个文化导引着中国文明的发展:一个就是商品经济盛行,土地成为商品,“千年田换八百主”,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就是成都蜀道沿线发明创造的,另外一个就是平民文化盛行。在两个文化加击之下,高雅文化怎样走出新的道路。第二个方面,从汉唐的儒佛道的三足鼎立,到宋代的时候发展到新的儒家文化大整合,儒家文化怎么整合,所以在这样大背景之下,三国进入了中国人的视野,诸葛亮、刘备、关羽成为了中国人的文化偶像,不仅是中国人的文化偶像,而且成为东亚的文化偶像,道理就在这里。
第四,三国文化为儒佛道树立了偶像崇拜的大楷模,下面会提到。
第五,三国文化为东亚文明建构了由弱转强的大智慧。也就是说韩国和日本之所以喜欢三国,就是因为三国英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逆风而行,挑战自身的能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这是三国给我们的启迪。
第六,三国文化为下层民众提供了学习历史的大教材。宋代开始,童蒙读物走进了千家万户,《三字经》《千家诗》,而同时还有三国的故事,有教化民众的作用,这一切和普通民众,和整个社会文化教育重心结合在一起。
第七,三国文化为中华文明树立起了由乱到治的大楷模。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军阀混战,“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这样一种动荡分裂,最后由天下大乱到天下三分,再由天下三分到天下归一,国家由乱到治,由分裂到统一的过程,三国给了我们许多大的智慧。
第八,三国文化为国际政治与外交贡献出了大战略。当今的国际政治就是三国演义,中国、美国、欧洲,中国、俄罗斯、美国,当今的东亚也是三国演义,日韩、中国和十国大东盟,在国际大舞台上三国给我们提供纵横捭阖的大智慧。
三、三国历史与中华文明
刚才我们讲三国文化和中华文明,下面我们看三国历史与中华文明。我有九个方面的概括。
第一,三国是汉唐盛世之间承上启下的时代。三国上承秦汉,下启隋唐,英雄辈出,灿烂辉煌。建安文学影响了唐诗,诸葛亮激励着李白、杜甫等唐代大诗人。
第二,三国是中华文明重心向南移的时代。秦汉时期中国的经济中心在北方黄河流域,而到了三国时期经济中心南移,南移就是三国之中,南方有两个政权,北方只有一个政权。为什么南方能够有两个政权呢,主要是经济重心、文化重心的南移。
第三,三国是大一统文化观念强化的时代。大家知道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此之前秦始皇的大一统,从汉武帝时期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国家大一统的政治、思想、文化的教育。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的时候,大一统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不管是曹操、刘备,还是孙权,无论是北方的政治家,南方的政治家,还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都有“国家大一统”这样一种设想,这样一种顶层设计。
第四,三国是儒佛道三教并行的多元时代。佛教在东汉明帝刘庄在位时期,传入中国,汉明帝还特意建造了白马寺;在佛教的影响下,早期道教“五斗米道”也在蜀道线上的汉中、川北产生;儒佛道三教并行的时代开启。
第五,三国是文化与艺术大放异彩的时代。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包括诸葛亮的散文《出师表》及吴国文学等,影响了隋唐文学艺术。
第六,三国是才兼文武的英雄辈出的时代。大家知道中华文明的汉唐时期,中国人文武并重,出将入相。这个时期中国人最不喜欢的是白面书生、奶油小生。那么这种才兼文武的典范就是三国人才,三国英雄大都是文武全才,大家这个方面要注意,这是后世喜欢三国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七,三国是崇德尚智的文化创新的时代。由于三国竞争非常激励,所以崇德尚智在三国时期表现的淋漓尽致。
第八,三国是以民为本的多难兴邦的时代。这个时期劳动力匮乏,所以人力资源就是最大的财富,以民为本在蜀汉尤为突出。
第九,三国是蜀道军事争夺最激烈的时期。成都是蜀道南段的重镇,三国时期对蜀道的争夺非常激烈,尤以诸葛亮在蜀道汉中段北伐引人注目。
四、三国历史与蜀道文明
三国时期的开端在蜀道线上,刘备称汉中王在蜀道线上,三国历史的巅峰在蜀道线上,诸葛亮人生最辉煌的时期在蜀道线上,三国历史的结束在蜀道线上。263年曹魏灭亡蜀汉,拉开三国走向天下大一统的序幕。三国是蜀道争夺最激烈的时期,特别是曹魏和蜀汉,在蜀道沿线展开激烈的争夺。《三国志》在正史当中写蜀道是比较多的。所以,“前四史”写蜀道最多的还是陈寿的《三国志》。
大家看到,我们国家五千年中华文明在壮美的中华大地上留下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线性文化遗产就是一条直线或者一条曲线。线性文化遗产我认为最重要有三个。第一是长城,第二是大运河,第三是蜀道。长城和大运河已经是世界文化遗产,大家看这个图,长城和大运河在北京交汇,形成一个大写的“人”字,长城代表中华民族的阳刚之气,大运河代表中华民族的阴柔之美,刚柔相济、阴阳平衡。这样大写的“人”字从天津、北京到呼和浩特,“人”字上加一横是大国的“大”。中国是一个大国,但是大国一直以来有个梦想,这个梦想是什么?太平盛世。而今天新时代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太平盛世,表现在什么地方呢?西安、汉中、成都为节点的蜀道,就是太平盛世“太”的这一点。
为什么这么说?大家看这幅图,蜀道贯通三个盆地:关中盆地、汉中盆地、四川盆地,《史记》讲:“栈道千里,通于蜀汉,使天下畏秦”,畏是畏惧的畏。千里蜀道线,是秦国统一天下的基地。秦汉时期关中盆地修了郑国渠,汉中盆地修了山河堰,四川盆地修了都江堰。三大水利工程确保三个盆地变成旱涝保收的粮仓,汉唐盛世的奥秘就在这三个盆地,汉唐盛世的奥秘就在千里蜀道线上。从古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中亚西亚到欧洲是北丝绸之路。从成都出发经过云南、缅甸到印度是南丝绸之路,把南北丝绸之路连接起来的连接线就是蜀道。更重要的是,蜀道背靠中国大陆一级阶梯,处在中国大陆二级阶梯,山环水抱,形势险要,面向中国大陆东部的平原,因此据高临下、高屋建瓴。正因为这样,蜀道线上蕴含着中华汉唐盛世重要的文化基因,这些文化基因在蜀汉历史阶段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就是蜀道北面的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南面的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七条古道交汇在秦巴山地中央的汉中盆地。还有陇蜀之间的祁山道等古道。这段就是进入四川盆地的门户剑门关,历史上有“剑门天下险,夔门天下雄”,所以四川盆地形势险要。
汉唐是西部蜀道文明的阶段,宋明是东部运河文明的阶段,把这两大阶段贯通起来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是谁呢,是蜀汉。所以,汉唐盛世以蜀道为轴心,宋明时代以大运河为轴心,汉唐盛世的中国人,前面讲文武并重,出将名将,阳刚之气,萧洒天地。宋代以后,“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一直发展到《红楼梦》里面,一堆靓女包围一个贾宝玉,一直到今天女性的足球、排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不断夺取冠军,而男性的足球老在家里打转,为什么?中华文明转型出了问题。唐宋之际是中华文明转型的时候,特别在中华文明下降的宋明时代。有一个历史阶段的英雄人物闪亮登场,这个阶段就是三国。在三国群星闪耀的英雄人物当中,蜀汉的英雄鹤立鸡群,因此这是我们要格外提到“蜀汉”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此,我们强调大蜀道是汉唐西部的文明轴心,大运河是宋明时代文明轴心,大蜀汉贯通东西时代的文明理念。
蜀汉是以弱势的国力挑战大的时代的运动先例,用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的诗来说“崎岖巴汉间,屡以弱攻强。晖晖若长庚,孤出照一方”。明代的大学者方孝孺也说成都的“文翁之化,孔明之仁”,很大程度上克服了艰难险阻。当今的西部经济文化最发达的三大都市群:成都、重庆、西安。三大都市群中间就是蜀汉文化遗存最多的,尤其以我们成都到广元的金牛道,蜀汉文化遗存是非常多的。
总之,三国文化与蜀道关系密切。首先,三国鼎立最终形成在蜀道线上,荆州归吴,汉中归蜀,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三家归一的历史开端在蜀道,263年蜀汉灭亡,280年东吴灭亡,而全国大一统的大突破口就是蜀道线;诸葛孔明的登上神坛在蜀道,诸葛亮神话在蜀道线上;尊刘抑曹的文化场域在蜀道;诸葛亮文化的主要遗产在蜀道,特别是以武侯祠为代表;三国旅游的发展引擎在蜀道,当今壮美的中华国土上,三国文化的景区非常多,但是在这些景区当中,最重要的一个核心驱动力就是成都的三国文化,所以三国文化影响很大。
五、蜀汉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蜀汉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可以概括为:第一,蜀汉是汉唐间大西南的开拓者。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就讲“西河诸戎,南抚夷越”,因此蜀汉对大西南的开拓,对汉唐之间、西部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二,蜀汉是汉唐之间大蜀道的经营者。第三,蜀汉是汉唐中华文明的接绪者,承接两汉,下启隋唐。第四,蜀汉是宋明三国文化的主宰者。宋代开始,中华文明虽然走了下坡路,但是蜀汉正统地位反而在加强,原因就是蜀汉给中华民族树立了人格楷模。第五,蜀汉是传统人格榜样的提供者,下面会看到。第六,蜀汉是世界三国文化的拥有者。当今的中国,三国遗存最多是蜀汉,蜀汉文化的遗存主要集中在四川、重庆及陕西、甘肃、云南等地。
这是韩国首尔南山上的卧龙庙,也就是说在韩国有诸葛亮纪念的地方叫卧龙庙,说明诸葛亮在东亚的影响。卧龙庙在韩国,韩国在朝鲜王朝的末期修建了卧龙庙,专门纪念中国的诸葛亮。这是韩国的关帝庙,上面这个匾额“显灵昭德安王庙”,据说是明神宗题写的,这是韩国的关帝庙,两边对联“千秋义气,万古忠心”,反映出关羽义薄云天在韩国很受崇拜,这是韩国的关帝庙古色古香。
韩国人不管是一般的青少年,还是国家领导人,都非常喜欢三国。这个片子是韩国前总统文在寅访华的时候在北京大学演讲,文在寅说“韩国人仍然每天接受着中国文化,许多少年读《三国演义》”。我把文在寅讲的这段话专门做了一个求证,有一次我们召开了三国文化的研讨会,西北大学来了一位韩国的留学生,我就问他你对中国的三国有没有了解,他说对三国很感兴趣,我问他你的三国知识来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陈寿的《三国志》,还是连环画,还是动漫?他说主要来自动漫。我的求证和文在寅的演讲结合起来,就是韩国人直到今天许多少年在阅读《三国演义》,文在寅自己也说“我也喜欢”三国”,“我最喜欢的是刘备带领民众,从新野撤退到江陵避难的场面。”可见文在寅本人就是三国迷。
看了韩国再看日本,这是日本前首相菅义伟,菅义伟在接受凤凰卫视记者采访的时候说,他青少年时代熟读《三国演义》,他希望做像诸葛亮那样的政治家,可见日本的精英也喜欢三国。这是日本的企业家,日本有名的松下公司CEO松下幸之助,就是一个三国迷,松下幸之助说他最喜欢诸葛亮,他是诸葛亮的忠实粉丝,因此他声称“《三国志》中那些人物的智慧,是日本人最好的老师”,所以日韩喜欢三国,尤其钟情蜀汉,敬仰诸葛亮,这在我们学术界大家人所共知。
1.蜀汉文明与千里蜀道。《三国演义》是蜀汉文化的推广全书。前面我们提到一部《三国演义》三分之二写的是蜀汉。第二,《三国演义》使得“尊刘抑曹”深入人心。尊刘抑曹深入人心主要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尊刘抑曹从时段来说从北宋中期开始,但是从文学艺术表现力来说主要是《三国演义》。第三,诸葛亮文化是蜀道线上最厚重的三国文化遗产,就是蜀道线上诸葛亮文化遗产非常多。第四,刘备人生的顶点与终点都在蜀道线上。刘备称帝是他人生事业辉煌的顶点,刘备人生的终点也在蜀道线上。第五,武侯祠是蜀道线上最可宝贵的文化遗产。第六,蜀道线上有许多蜀汉名人的文化遗存。特别是三国名人,像张飞、赵云、马超这样一些三国文化名人,在蜀道线上留下厚重的文化遗产。第七,蜀道上留存了许多三国古树名木遗产,包括翠云廊,包括武侯祠武侯墓中的古树,凡是三国遗存、蜀汉遗存都有许多古树名木。
2.诸葛亮人生与蜀道。我把诸葛亮的人生概括为:第一,蜀道线上的一代伟人。第二,栈道精神的开拓完人。也就是说诸葛亮人生辉煌的顶点在蜀道线上,227年到234年诸葛亮北伐,北伐这8年,诸葛亮由一个人变成一个神,下面我们会看到。第三,栈道科技的发明牛人。栈道上有许多发明和诸葛亮有关。第四,蜀道文化的书写名人。诸葛亮有许多文章都是在蜀道线上完成的,包括前面提到的《出师表》《诫子书》。第五,蜀道鏊兵的军事强人。也就是说蜀道上战争,包括定军山之战,向南延伸夷陵之战,这一切包括诸葛亮北伐的民间版本的“六出祁山”这一系列的战争都和诸葛亮有关。第六,蜀道长眠的中华神人。也就是说诸葛亮长眠在蜀道线的北段,也就是说今天的陕西汉中定军山下,这一切都表现出蜀汉英雄,特别是诸葛亮和蜀道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里大家看有两个例证,苏东坡有一段话揭示了为什么三国英雄后世喜欢的奥秘,苏东坡说“西汉之士,多智谋,薄于名义”,西汉之士像张良,像韩信、萧何、张骞这样一些杰出人才。“西汉之士,多智谋,薄于名义”也就是说不重视个人的气节。“东汉之士,尚风节,短于权略”,东汉由于儒家文化盛行,所以在儒家文化背景之下,东汉的知识分子、东汉的名人都表现出一种忠贞不屈的气节。“兼之者,三国名臣也”,也就是说蜀汉的智谋和东汉的名节结合起来是三国人才。这是直到今天我们喜欢三国英雄的一个奥秘之所在,也就是说三国英雄都是文武全才,出将入相。
像大家熟悉的赤壁大战,前线总司令周瑜给我们一般人的印象,周瑜是一个武夫,实际上周瑜是修养全面的杰出人才。《三国志》里面记载,“曲有误周郎顾”,你在家弹钢琴你的音节弹错了,周瑜会轻轻敲你家门说你第几章第几节弹错了,证明三国英雄是全面发展。像大家熟悉的刘备,人家不仅是太学生出身,更重要的他的老师卢植是一个大名鼎鼎的大儒,而刘备本人也喜欢音乐,像曹操、诸葛亮都是全才,因此苏东坡讲的这段话很重要,替我们解答了为什么三国英雄直到今天我们仍然为之倾倒的奥秘之所在。关键是最后一句话“而孔明巍然三代王者之佐”,也就是说夏商周三代以来,能够在灿若繁星的中华名人当中,特立独行、鹤立鸡群的就是诸葛亮。可见苏东坡是百科全书式的大文豪,他最崇拜的人是谁呢,是诸葛亮。
下来就是朱熹,朱熹是孔子之后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宋代理学有四大流派:“濂、洛、关、闽”。濂派的代表人物周敦颐,大家熟悉《爱莲说》;洛派的代表人物,河南洛阳的程颐、程颢“二程”;关派的代表人物就是关中大儒张载,张载有一个“四为”的句子,在座许多同学都知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濂、洛、关,第四大流派就是闽派,闽派代表人物就是朱熹。朱熹虽然祖籍江西婺源,但是朱熹在福建出生,因此朱熹号称“闽派”,朱熹的哲学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而且影响了东亚。因此朱熹说“论三代而下,以义为之,只有一个诸葛孔明”,可见在宋代知识分子心目当中诸葛亮地位很崇高。三代遗才,这一刻苏东坡、朱熹都认为诸葛亮是夏商周三代以下杰出的人才。
3.蜀道线上的诸葛亮文化。第一,诸葛亮人生最辉煌的20年在蜀道线上;第二,诸葛亮北伐最壮美的八年在蜀道线上,227年到234年;第三,诸葛亮毕生最著名的文章发表在蜀道线上;第四,诸葛亮一生最伟大的发明在蜀道线上;第五,诸葛亮人格最高大的形象在蜀道线上;第六,诸葛亮成神最重要的舞台在蜀道线上。所以,蜀道线让诸葛亮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是诸葛亮的画像,唐代以来诸葛亮的画像是非常多的,许多诗歌诗词都记载诸葛亮的画像。这是诸葛亮的书法,《远涉帖》在北伐期间写的,如果这个帖是真的,证明诸葛亮的书法水平是很高的。这是陕西汉中武侯祠“大汉一人”,山高水长,天下奇才。诸葛亮追随刘备在建安十九年(214年)由荆州到成都,到建兴十二年(234年)将星陨落五丈原,在蜀道线上度过了人生最辉煌的20年。227年至234年,诸葛亮生命历程中最后,最壮美的八年是在蜀道线上度过的,所以诸葛亮和蜀道结下不解之缘。
诸葛亮一生中最动人心弦的文章在蜀道线上发表,诸葛亮的文章大约有102篇,102篇当中,大概有三分之二以上是在成都蜀道线上书写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出师表》和《诫子书》。同时诸葛亮还有一系列发明,这些发明包括兵器,包括中医药,像“诸葛行军散”属于医药,孔明灯等一系列发明。诸葛亮最重要的文章《出师二表》,明朝诗人夏原吉在《孔明》诗里面说“八阵图成已绝伦,出师二表更忠勤。可怜五丈星宵殒,后主含酸入魏军”。《出师二表》就是《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两表是诸葛亮人生最完美的一个写照。
中国人说读《出师表》不掉泪不是忠臣,读《陈情表》不落泪不是孝子,而《出师表》和《陈情表》都是蜀汉人写的,《出师表》当然是诸葛亮,《陈情表》的作者李密也是蜀汉培养出来的杰出人才。李密的《陈情表》,宋代金朋说就说,“乌鸟私情虽孝恳,谀人藐主岂忠诚。堂堂大汉天潢派,何必陈情以伪名。”也就是说李密虽然在蜀汉灭亡之后变成西晋的臣僚,但是他仍然怀念蜀汉故国,所以《陈情表》一般人认为是他为祖母向皇帝陈情,希望能够为他的祖母养老送终,实际上李密在他的《陈情表》里面也包含了一段对蜀汉王朝的忠诚之心,这一点是蜀道线上两个著名的表《出师表》《陈情表》,读《出师表》不掉泪不是忠臣,读《陈情表》不掉泪不是孝子,而两个表都是蜀汉杰出的文学。
这是成都武侯祠。成都武侯祠这些对联包含了对蜀汉历史,对诸葛亮的人生轨迹,对蜀汉文化给后世的影响,以及三国历史价值进行了高度概括,所以对联是中国汉字智慧、文采、思想凝结的硕果,因此我们今天遍游祖国名山大川,特别是人文景观、博物馆、历史文化遗存,其中观看最重要的让我们深醒的还是一系列的对联,在对联当中最后一幅“两表酬三顾,一对定千秋”,这个对是大名鼎鼎的“隆中对”,两表是什么呢,《前出师表》《后出师表》,尽管《后出师表》有争议,但是它仍然是诸葛亮人生,特别是北伐后期诸葛亮心路历程一个重要的写照。
诸葛亮在蜀道线上有许多重要的发明,这些发明和机械有关,和在座的同学们学的专业有关,也就是说中国古人在没有现代化机床背景之下,也做了许多机械类的发明。诸葛亮木牛流马到底是什么?千百年炎黄子孙不断根据自己的想象,根据文献记载来复原诸葛亮的木牛流马,这些复原我概括为三大流派。
第一派认为诸葛亮木牛流马是长腿的四条腿,这个图片就是复原木牛流马,它是四条腿,这是第一派。第二派认为诸葛亮的木牛流马是轮式工具,独轮的是木牛,双轮或者四个轮是流马,我把这派叫“轮派”,我本人倾向这一派。因为在千里蜀道线上、栈道上,两条腿,特别是四条腿的运载工具很难在栈道上爬坡上坎,而带轮的能够在蜀道线上在栈道上能够运行的。这个就是第三派认为木牛流马是空中的滑索,在大西南山大沟深,秦巴山地、横断山脉都有许多空中的滑索,许多人认为木牛流马就是这种空中的滑索,我把它叫“滑派”。这种空中的滑索在今天的大西南仍然有,像这些老人出行,包括小朋友上学,大西南都做了这种滑索,在有些景区也有这种滑索。《三国演义》对蜀道的记载也非常多,《三国演义》最精彩的篇章还是对诸葛亮的描写。
蜀道线上有全国最丰厚的诸葛亮文化,有全国最珍贵的武侯祠遗产。蜀道线上有全国最真实的三国遗产地,有全国最集中的蜀汉大文化,也有全国最重要的道教的遗产,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它的根据地就在我们川北和陕南。蜀道线上有全国最著名三国研究中心,成都就是全国乃至世界的三国文化研究中心,所以在成都像四川大学、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四川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历史研究所,包括成都其他一些大学都有许多研究三国历史、三国文学、三国艺术等全国著名的专家学者。 蜀道线上这些文化遗存我们目前正在保护。
4. 三国蜀汉与中华文明。三国蜀汉与中华文明也是我们今天的主题。
第一,我强调三国承上启下是汉唐文明的纽带。刘备蜀汉政权,继承两汉而影响隋唐,这点前面我们讲的多了。
第二,诸葛亮在隆中对策里面就讲,要继承高祖刘邦和光武帝刘秀这样一些文化遗产,《隆中对策》两路北伐实际上是模仿刘邦和刘秀。刘邦以四川汉中为基地“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夺取三秦,消灭楚霸王。去年我们在汉中,在成都召开了全国性的,甚至中日韩三国文化研讨会,这些研讨会里大家都对诸葛亮文化遗产进行了深刻的研讨。最近,甘肃礼县准备建设诸葛亮“六出祁山”历史博物馆等等,所以诸葛亮北伐、隆中对策实际上模仿刘邦和刘秀,一旦天下有变,将军身率荆州之众以出秦川,命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对曹魏进行前行包围。两路北伐实际上是对刘邦和刘秀的战略轨迹的继承和创新,刘邦出益州,刘秀出荆州。
第三,“西和诸戎”政策,影响了隋唐民族融合。中国在汉唐时期民族政策是比较开明开放的,而民族政策开明开放在诸葛亮蜀汉政权当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诸葛亮在隆中对策里面就提出“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到了唐代的时候,唐太宗讲“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依朕如父母”,可见诸葛亮政策对隋唐有直接的影响。
第四,诸葛北伐战略,带动了隋唐蜀道开发,也就是说丝绸之路蜀道最繁荣的时期是在唐代,而蜀道繁荣一个重要的奠基在蜀汉。蜀道线上英雄的故事在三国,在蜀汉,激励着隋唐时期的人们开拓进取。
第五,蜀汉经营大西南,奠定了隋唐立国西部。隋唐时期有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就是大唐盛世,每当国都长安发生动荡,皇帝就向大西南逃跑,至少跑了三次,大唐天子唐玄宗,中唐的唐德宗,唐末的唐僖宗都向大西南逃跑。为什么要向汉中和四川方向,向成都方向逃跑,原因是大西南经济文化发达,而这个发达是蜀汉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第六,诸葛亮名垂宇宙,树立了建功立业典范。所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逆风而行,建功立业”,蜀汉对我们做出了弱势能够战胜强势,自立世界民族之林这样一种豪迈历史。
讲座现场
六、蜀汉奉献了三大人格:仁义、智慧、忠勇
我强调宋明尊刘抑曹,演义影响东亚文明。演义就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唐宋文明转型,刘备仁爱是明德之君,诸葛亮智慧超群,关羽忠勇可嘉。
1.宋代之后,蜀汉地位上升。
第一,唐宋之际,文明转型让蜀汉文化大放异彩。唐宋时期中华文明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转型,这个转型直接影响到我们今天。我要问大家,唐宋八大家,唐代几家,宋代几家呢?唐代两家,宋代六家。
唐代两家是谁呢,大名鼎鼎的韩愈和柳宗元。宋代六家,其中三家在四川“三苏”父子:苏洵、苏轼、苏辙,下来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唐宋八大家为什么唐人两家,宋人六家呢?原因是唐宋文明的转型。大西北衰落,东南崛起,西北衰落时候也连带影响四川盆地衰落,为什么?因为国都在长安在关中盆地的时候秦蜀一体,秦蜀一体的标志就是盛世修蜀道,大秦帝国的统一先修蜀道,隋唐盛世的到来先修蜀道。
宋代、唐代西北衰落之后,国都离开关中盆地,向东到了开封、杭州、北京,这样秦蜀一体变成各自为政,所以宋代之后我们四川许多杰出的人才走向全国和世界,不再走蜀道,而走长江三峡,一直到近现代,像川籍的朱德、刘伯承、陈毅元帅都走的长江三峡,包括大名鼎鼎的巴金、郭沫若也由三峡出川。
因此,唐宋文明的转型直接影响到今天的中国,黄河衰落、长江崛起,西部衰落、东部崛起,北方衰落、南方崛起。这个崛起有人为的因素之外,还有大自然的因素,人为因素三次大的动荡,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唐代中期的安史之乱,北宋末年的靖康之乱,三次大的动荡北方是战场,因此黄河流域在大的战争、战乱、动荡的时候无可挽回地衰落了,而除了人为的因素之外,一个看不见的巨手就是自然环境的变化。
汉唐时期气候比今天温暖湿润,大概率比今天高出4度左右。今年虽然是全球升温,据说2024年是全球最热的一年,全球升温,但还是没有达到唐代的水平,所以汉唐时期气候温暖湿润,“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杨玉环吃的鲜荔枝来自什么地方,我们今天蜀道的研究变成川陕甘渝四省市的一个热门话题。在古蜀道当中就有一条道叫荔枝道,是古蜀道最东端的一条道,这条荔枝道就是当年大唐盛世杨玉环吃的鲜荔枝,来自今天重庆涪陵,但是今天的涪陵只产榨菜不产荔枝,为什么呢?气温下降,所以唐宋文明的转型要注意一个问题和自然环境有关,所以汉唐盛世蜀道的发展也和自然环境有关,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三顾茅庐的故事,是文治靖国文明典范。汉唐尚武精神,出将相,崇尚武功,边塞诗盛行;宋明重文兴儒,文治靖国,所以宋代之后英雄不是商场上的英雄,英雄是考场英雄,在这个背景下文治靖国,得人才者得天下。47岁的刘备拜访27岁的诸葛亮,三顾茅庐,见到诸葛亮之后,诸葛亮没有问刘备要宝马车、要别墅、提各种各样的条件,一开口讲的天下大一统。一旦天下有变,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命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实现天下大一统,所以得人才者得天下。
第三,诸葛亮鞠躬尽瘁,是儒家三不朽的楷模。这点中国人特别是知识分子的情结叫什么,立德、立功、立言,所谓的三不朽,而三不朽在宋代之后得到进一步的张扬,这个张扬就是我前面提到的平民社会怎样以道德、以功业、以文治来治理社会,诸葛亮树立了一个榜样。
第四,蜀汉立国西南,是自强求生存的凯歌。蜀汉是三国当中最弱的,人才不到一百万,军队大概十万左右,北伐前线就有五万,就是这样一个弱小的蜀汉,诸葛亮能够五次北伐,民间所谓的“六出祁山”,在很大程度上不管是“以攻为守”,还是占领道德制高点,弘扬蜀汉的赓续两汉文脉的道德精神。
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担当起了治理蜀汉的重任,这时候曹魏一些名臣给诸葛亮写信,让诸葛亮投降,确保诸葛亮荣华富贵,但是诸葛亮坚决批驳了曹魏这些名臣,这些人讲:蜀汉太弱小了,蜀汉和曹魏是鸡蛋碰石头,没有力量和曹魏进行争衡。但是诸葛亮就以曹操到了蜀道北段,在汉中定军山之战中战败为例,其中有一句话叫“据道讨贼,不在众寡”,也就是说诸葛亮弘扬的一种仁义道德,所以“六出祁山”就是正义之师,堂堂正正,这点影响很大,弱国自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第五,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溶铸千年文明的精华。这个精华既有汉唐三国文化的精华,也有宋明三国文化的精华。
第六,蜀汉正统地位,影响东方世界的文明。蜀汉的正统不仅中国人知道,韩国人也知道,日本人也知道,东南亚人也知道,实际上受《三国演义》的影响。
第二个方面,蜀汉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我感觉有下面几点。
2.蜀汉奉献给东亚三大人格楷模
第一,“以人为本”的人本精神,这一点感动了当今韩国前任总统文在寅,文在寅最喜欢的就是刘备带领民众从新野向江陵撤退,由于民众行动很缓慢,有些人就建议让刘备放弃民众,乘坐快马骑兵赶快向江陵进发,否则被曹操包围有生命危险,但是刘备宁肯让自己受一些损失,也不能放弃民众,所以刘备就说 “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可见刘备这种“以人为本”的思想。
第二,“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 。诸葛亮之所以被中外民众崇敬不已,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就是舍我其谁,是三国英雄普遍的情怀,而普遍当中杰出的代表就是诸葛亮。
第三,“追求统一”的爱国精神。三国英雄曹操、孙权、刘备都有统一天下的强烈的愿望,但是由天下大乱,到天下三分,再到天下归一,设计的最全面最科学、预言最准确还是刘备和诸葛亮,以隆中对策为代表,所以在《隆中对》战略策划书当中,提出了“跨有荆、益”,鼎足而立,由天下三分再到三家归一的“大一统”战略,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当中最著名的战略策划书。
第四,“宽厚仁和”的包容精神。这种宽厚仁和的包容精神,疣是刘备和诸葛亮为代表的蜀汉军政首脑,承认了不可和曹操进行争锋,承认不可和东吴进行征战,怎么办呢,跨有荆、益,与曹魏、东吴鼎足而立。
第五,“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 。这种开拓进取,我们在座的同学们对诸葛亮最感兴趣,就是诸葛亮一系列发明,这些发明直到今天仍然让我们津津乐道。除了上面大家看到的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之外,还有诸葛亮先进的兵器诸葛连弩,中国人的兵器特别是这种弓箭一直领先,这种领先一直到宋金、宋蒙对峙时期。
在座同学都知道元朝的时候把汉中划给陕西管辖,元朝之前汉中和四川属于同一个行政区划,之所以把四川北大门汉中盆地划给了陕西,就是元朝贵族有一个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这个心理阴影大家都知道,蒙古贵族占领成都之后,沿着嘉陵江向重庆向长江三峡推进,夺取重庆三峡之后沿江而下就可以消灭南宋政权,但是推进到合州钓鱼城下的时候,南宋先进的兵器就是弓箭,叫床之弩,一箭射中城下考察的蒙古大汗蒙哥汗,蒙古军就退出四川盆地,进行内部大汗汗位的争夺,可见这种兵器的厉害。
这是诸葛亮发明的棋,和我们围棋一样。这是大西南的铜鼓,大西南少数民族叫诸葛鼓。这是诸葛锁,也是我们古人的智慧的象征。这个大家更熟悉了,诸葛亮的发明孔明灯。诸葛亮的八阵图,排兵布阵的八阵图。
蜀汉对中国人精神的影响。我感觉到当今蜀汉留给世界的就是三大人格楷模,就是刘备“以人为本”的仁德之君,或者仁义之君形象,诸葛亮鞠躬尽瘁的智慧报国形象,关羽义薄云天的忠勇英雄形象。这三大人格楷模,其中两个变成了圣,变成了神,在中国大地上圣人长眠的地方叫“林”,皇帝长眠的地方叫“陵”,一般达官显贵长眠的地方叫“墓”,平民百姓叫“坟”,宫中的宫女死后叫“斜”,而中国圣人死后长眠的地方叫“林”,树林的林。中国有两个“林”,山东曲阜的“孔林”,河南洛阳的“关林”。在座的年轻朋友到山东曲阜要拜谒“三孔”,哪三孔?孔府、孔庙、孔林。孔林就是孔子及其后裔长眠的地方;到了河南洛阳至少要去三个地方,第一个是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第二个是中华佛教第一寺院——白马寺,第三个是关羽长眠的地方——关林,它在洛阳的城南。这三个历史遗存都在洛阳城南。为什么关羽长眠的地方叫“关林”呢,原因关羽在宋代之后变成了圣人,变成了神人,因此关羽义薄云天,直到今天世界各地都有关帝庙。
这三个人格楷模形成了三大人文精神,我做这样简单的概括:
诸葛亮人文精神,可以概括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这是诸葛亮人文精神最重要的方面;胸怀天下,追求统一的奋斗精神;澹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包容精神;尚德崇智,重视人谋的创新精神;克勤克俭,廉洁奉公的勤政精神。
下来是刘备的人文精神,我概括为几点:第一,百折不饶,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第二,以民为本,爱惜民力的民本精神;第三,求贤若渴,三顾茅庐的惜才精神;第四,注重信义,追求道义的尚德精神。刘备之所以以弱胜强,由颠沛流离到立足大西南,在很大程度上是三国重要的引擎,推动三国由天下大乱到天下三分关键是人才,这个人才就是三国超一流的人才,诸葛亮投靠到刘备的麾下。刘备和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曹操奸、险、诈、伪。唐以前曹操是正常的,唐代以后曹操越来越负面,鲁迅先生讲,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想起戏台上那位白脸的奸臣,其实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曹操虽然是超一流的大英雄,但是在道德信义方面比诸葛亮,比刘备差远了。
关羽的人文精神,我想关帝庙在地球上东方有、西方有、亚洲有、美洲有,为什么关帝庙遍布全球,关羽的精神概括为这样几点:精忠贯日,大义参天的忠义精神;处世以仁,作战以勇的仁勇精神;春秋大义,志存一统的奋斗精神;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爱国精神。前面我们提到,直到今天我们喜欢三国英雄的奥秘,三国英雄文武全才,关羽我们在许多关帝庙里面大家看到关羽手里拿了一本书,这本书是什么书呢,《春秋》,所以关羽春秋大义让关羽变成一个儒将,成为宋代之后精忠报国的偶像,从此关羽走向全国和世界。关羽走红和地理有关就是山西,山西晋商所到之处供关帝为财神,这样让关羽更快走向全国和世界。
关公文化是儒、释、道三教文化的精华。儒家称关羽是“文卫圣帝”,佛教称关羽是“伽蓝菩萨“,道家称关羽是“关圣帝君”。儒佛道三教都把关羽作为自己的护法大神,这一点在中国是少有的,在三国里面也是少有的,所以蜀汉英雄能够受全民族的敬仰也是蜀汉对中华文明最大的贡献,所以关公的忠、义、仁、勇、信,成为后人做人做事的标准。直到今天,不管是西方的利己精神,还是中国的包容精神,都很重视忠、义、仁、勇、信。所以关羽读《春秋》。孟子虽然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但是这种精神的偶像就是关羽。
七、以成都为引擎,打造世界三国文化旅游产业带
蜀汉文化遗产在东亚社会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日韩等国将诸葛亮视为三国文化之魂。韩国前几任总统格外重视蜀汉文化,我们前面列举了,日本的前任首相菅义伟以诸葛亮为榜样,日本畅销书写到诸葛亮的时候就戛然而止,日本三国迷第一站是在大西南汉中诸葛亮武侯祠,日韩也有许多座较大的关帝庙;东南亚各国、欧洲、美洲有关帝庙。这是日本版的《三国演义》,吉川英治的《三国》,吉川英治的《三国》在日本的流行程度,就像罗贯中《三国演义》在中国流行那样,吉川英治写到诸葛亮将星陨落戛然而止。为什么呢?因为在日本人看来,诸葛亮是三国文化之魂。这是日本著名学者金文京,他的学术著作《三国的世界:后汉三国时代》,把三国作为重点。这是日本的三国迷70后的一个人,叫佐久良刚,他喜欢三国胜过一日三餐,怎么办呢,他就在中国做了一次三国旅游,第一站就是游汉中、广元、绵阳、德阳、成都,到大西南来拜谒诸葛亮,来学习蜀汉文化,变成了日本的畅销书。
十二世纪中叶以后,韩国有许多关帝庙,也有许多诸葛亮祭祀的地方,目前我们可以查到的最早把诸葛亮文化引入到韩国的是在元祐三年,即1316年,韩国高丽文学家李齐贤,他类似中国韩愈在中国影响。他到了成都,到了蜀道沿线拜谒武侯祠,这是朝鲜高丽李齐贤,元代的时候到了中国到了成都。
诸葛亮的形象进入朝鲜半岛,今天朝鲜半岛有许多关羽的遗存,包括诸葛亮的卧龙庙。韩国的知识分子家庭一般都有《三国志》,韩国人一般要求背诵《出师表》,韩国青少年大多能够背诵《出师表》。这是韩国印刷的《三国志》,韩国人席地而坐交流《出师表》《三国志》。
把蜀汉的三国文化怎样和蜀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结合起来,我的建议是在成都成立全国三国文化研究会,或者三国学研究会,促进蜀道和“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结合,深入研究三国文化,把三国和蜀道结合起来。我感觉“三步走”:第一步把成都到广元,由广元到汉中,把金牛道作为三国文化的轴心大道,世界级三国文化的旅游道,在这个道上四川境内成都武侯祠、绵州富乐山、绵阳子云亭、罗江庞统祠墓、广元明月峡古栈道、葭萌关昭化古城、剑阁剑门关,剑门蜀道翠云廊,一直到阆中古城这样做起来。
蜀道三国文化遗产应该以成都为龙头,把蜀道三国文化遗产做起来,我这里强调目标定位——世界三国文化旅游目的地、中国诸葛亮文化旅游高地、西部蜀道文化旅游引擎。形象定位:主题形象:蜀汉之都,三国圣地;辅助形象:国潮三国,美在蜀道;空间布局:实施蜀道三国文化旅游的“1123456”工程。“1”是一条蜀道三国文化旅游带,一条以金牛道为轴心的三国旅游核心廊道;“2”是二条三国文化资源线,一个是《三国志》记载的三国,一个是《三国演义》当中的三国;“3”是三大三国文化景区:成德绵景区、广元剑门关景区、汉中定军山景区; “4”四大都市群:成都、重庆、西安、兰州,四个城市群之间的蜀汉文化遗存;“5”五个都市:成都市、广元市、汉中市、陇南市、宝鸡市。“6”是六条文化旅游线,这样把蜀汉文化做起来。
成都要舞起全国三国文化遗产传承开发的龙头,成都怎样承担龙头,我建议五个一工程。“一城”:三国蜀汉文化城,以成都武侯祠为核心,建设三国蜀汉文化城。“一心”:国际三国文化研究中心,四川大学、成都武侯祠、四川社科院,包括其他高校联合组建国际三国文化研究中心。“一群”:全国最大三国文化产业集群,就是在四川成都建设全国最大的三国文化产业集群。“一道”:蜀道三国文化产业带。“一品”:“蜀汉英雄地,智圣在东方”文化品牌。
目前四川三国文化蜀汉大概有300余处遗存,5A级景区有3处,4A级景区有15处。大家看到我们的川剧,这是川剧的《空城计》,这是三国胜地武侯祠周边,我们Q版的三国,我们锦里三国文化旅游,我们武侯祠开发三国文创产品,三国文化和旅游结合起来。成都为中心,在四川境内形成了两个三国文化圈,第一个向北到广元,向东到南充这是一个圈,第二个圈向南到凉山,向东到泸州,向西到雅安,这两个圈交汇在成都。
这是蜀道线上,特别是金牛道线上三国文化,特别说蜀汉文化遗存。四川目前形成了以成都为核心的三国产业集群,全国三国文化研究中心。这是川陕甘豫四省,兰州、西安、成都、重庆四大都市群之间,世界三国蜀汉文化遗存最密集的区域,可以和西部大开发结合起来,和长江经济带和丝路带对接结合起来,把三国融合到西部大开发,融入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当中。
由于时间关系佰亿配资,我们讨论到这里就结束了,下来同学们有什么问题,我们可以积极来讨论。
盈胜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